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部署,加快提升河库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早日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目标,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 扛稳政治责任,筑牢履职根基。
1.强化河库长履职尽责。强化党政领导、河长主导、属地负责、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深入推进河库长制工作高效落实,避免“强压担子,职责不清,机制不明”的问题发生,各河库长制成员单位围绕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持续开展基层河库长履职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基层河库长履职意识和能力。(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各涉河办事处落实。以下均需各涉河办事处落实,不再列出)
2.齐抓共管,形成河库管理保护合力。提升河长办工作能力。强化河长办组织、协调、交办、分办、督办职能职责,认真服务河长巡河履职,充分发挥河长助手作用,加强对河长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面配合市级完成第一轮河库健康评价工作,滚动编制实施“一河(湖)一策”,推动解决影响河库健康的突出问题。(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落实河长办成员单位职责,持续强化定期协商、对口协助、联合督导等机制。对口协助单位每季度对相应河流开展不少于一次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区河长办反馈,并跟踪处置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责任河长。巩固“河长+”工作机制,运用好党政负责、检察监督、司法保护、行业监管、公众参与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4.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河长履职工作机制,以巡河履职提示函、河长会议、河库问题交办督办、河长述职等工作机制,规范河长履职;持续健全河库问题解决机制,通过河库问题年度任务交办单、文件交办单、督办单及河库问题整改报告等方式,形成发现、交办、核查、整改、销号的闭环,推动河库问题高效整治。(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5.加强重大引调水工程管理保护。持续健全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城段)、区、乡、村三级河库长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河库长制制度优势,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间实行联防联控,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着力推进河长制重点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
7.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加快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节水产业培育发展。严格总量强度双控管理,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9891万立方米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3.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8。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局、区工信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二)加强水域岸线管控
8.纵深推进河库“清四乱”。开展河库地物遥感疑似“四乱”问题图斑核查认定,全面推进河库突出“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开展河库遥感图斑核查“回头看”,全面复核检视已核查地物图斑。持续清理侵占水库库容突出问题,同步推进其他水库问题清理;将阻水片林、高秆作物、围堤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持续排查清理河库违法违规问题。(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城分局、区城管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9.强化河库岸线空间管控。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配合完成编撰《河南省河湖名录》,规范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完成水普外(刘村沟、站马屯沟、西干渠)河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配合将河湖管理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面摸清河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情况,严格岸线分区分类管控。严格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监管。稳妥有序退出河道内影响行洪安全的不稳定耕地。(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城分局牵头,各涉农办事处配合)
10.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强化非法采砂打击整治,按照省统一安排部署,开展“联动2025”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公布重点河段、敏感水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区农业农村局牵头,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1.切实防范水环境风险。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完善河流上下游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控、信息共享、闸坝调度机制,避免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持续提升城区河流水质。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全面完成主要河流及重点河库排污口整治任务。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到2025年底,郑州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90%。(区生态环境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资源规划局管城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全力保障南水北调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持续开展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有序推动南水北调智慧化监管项目落地实施,确保总干渠水质安全。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国家考核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3.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南水北调总干渠(管城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国省市控断面稳定达标。(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14.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坚决遏制返黑返臭。深化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完善治理台账,查漏补缺,加快整治进度。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现象。积极查处城区河库的各种偶发性排污问题,坚持日巡查、周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2025年无新增黑臭水体;及时打捞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河道中的杂物,采取多种措施打捞绿藻、水草,维持“水清河美”良好效果。(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5.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配合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落实《河南省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全水系全域美丽幸福河湖试点实施方案》。强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保证率达到90%以上。做好地下水综合治理,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置换。(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参与)
16.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完善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9.95%。(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城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执法监管
17.强化河库智慧监管。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推动河库划界成果、河库岸线规划功能分区上图,分批次开展涉河建设项目许可信息上图,试点开展地物信息调查,加快完善河库管理数据底板。开展河库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推进重点河库、敏感水域卫星遥感解译和无人机巡查,提升河库监测感知能力,及时发现河库问题。(区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18.严格涉河库执法。进一步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流域联动执法机制。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防汛保安、地下水资源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河库的保护。(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郑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城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三、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19.科学谋划幸福河湖创建、统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积极宣传幸福河湖建设生动实践,强化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包装河库整治项目,推进河库治理。要积极与市水利部门对接沟通,进一步包装细化,积极申报上级资金、配合做好申请国债资金的工作,加快河库治理进度。(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成员单位参与)
四、保障措施
20.严格考核评价。将年度河长制重点工作纳入管城区2025年度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市统一安排部署,探索对河长个人履职情况考核。(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21.积极发动群众。扩宽群众参与渠道,接受群众监督,用好市长热线投诉举报电话,加强舆情分析,及时掌握、快速解决媒体反映、群众关心的河库突出问题。(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22.加强经费保障。各街道办要积极筹措资金,对河库管理保护、河库问题整治、日常巡察以及河长制办公室运行等相关经费予以保障,确保河库长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区财政要做好本级资金配套工作,为河库管护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区财政局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与)
23.加强宣传培训。加大河库长制宣传力度,加强河长制先进典型宣传报道,推广经验做法,公开曝光违法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河库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河库长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教育局及其他成员单位参与)